欢迎访问湖北成教网 !主要为湖北成人高考考生提供报考政策解读及报名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www.hbea.edu.cn为准。

湖北成教网logo

网站首页 成教政策 成教简章 成教院校 成教专业 录取分数线 成绩查询 成考视频 成教问答 网上报名
湖北成人高考报名流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条件 报考费用 考试科目 加分政策 准考证打印 现场确认 录取查询 成教分数线 成绩查询 历年真题
快速导航关闭
招生院校
招生专业
报考指南
各地区成人高考信息汇总
真题辅导
专题
湖北成教网 >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 > 专升本 > 艺术概论 > 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二章考点(4)

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二章考点(4)

整编:湖北成教网 日期:2017-05-14 10:49:45 阅读: 交流群+
2017年湖北成教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二章考点(4)
 

  距离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报名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虽然2017年湖北成教考试难度不大,但由于许多成教考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工作较忙,复习时间少。所以想要参加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考试的学生也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湖北成教网特收集整理了2017年湖北成教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考点,仅供广大2017年成教考生参考学习。

 二、艺术活动的发展

  (一)促进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进行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揭示艺术活动规律。在探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时,同样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是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它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建立起来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先进的上层建筑的确立反过来加速旧的经济基础的摧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艺术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基础及其相关的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

  其二,经济基础的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

  其三,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艺术形式的变化。

  众所周知,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永远向前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各种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当然,如果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是要被打破的。因为生产关系总是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革,总是在适应一个阶段后,又要改革,以致被打破,再重来,再适应。社会也因此而不断前进和发展,而艺术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也是受生产力的制约和影响的。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才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对于艺术制约和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讲,艺术是为经济基础决定的,但艺术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艺术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要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而且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改变后,旧的艺术形态并不一定会随之消失,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影响。但总体来说,任何形态的艺术,都是适应于一定经济基础并为巩固和维护其经济基础服务。如果经济基础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艺术为它服务,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人类历史上,艺术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艺术主要是反映人类生产活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艺术反映的范围越来越宽阔,内容越来越丰富,艺术受到阶级斗争以及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和决定着艺术发展的总趋势,这是艺术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二者基本辩证关系则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艺术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与社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它还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还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发展。也就是说,艺术有自己的传统,在其内容和形式等内在的结构上有其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实际上是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即每一时代的艺术都有其时代的特点,都要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而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又是一种既定的基础和存在的条件。在人们审美观念连续性的支配下,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得以发展,否则由于不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和需要,必然会被否定和淘汰。可以说从古至今,各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上发展下来的,当然这种继承是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粗取精,尽可能适应需要被延续下来的。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首先,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前人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人的艺术中都有所继承。如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对山河的赞美,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残暴的愤慨,对正义的讴歌,对邪恶的鞭挞,对和平的追求等等。

  其次,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艺术作品的形式对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继承关系表现得更明显突出。文艺复兴时期从乔托、波提切利直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在艺术形式上都主张平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表明他们之间的相互继承关系。我国书法艺术从晋代的王羲之父子、唐代的颜、柳、欧到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和元代的赵孟頫,他们对书法艺术形式的追求都是骨肉相称、动静相宜的用笔美,平衡对称、疏密相间的结构美,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意境美,表明他们之间的相互继承关系。张大千曾说,他对从石涛开始上溯明、元、宋诸家的艺术形式的继承,“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人手,由临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线条,进而了解规矩法度”。

  再次,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拿艺术的种类来说,一个新的艺术种类或艺术品种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变通、发展的产物。侧如,我国的戏曲这种艺术形式,直到元代的杂剧,才可以说是趋向成熟。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它是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才融合而成的。它的故事内容,是从唐代以来的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中逐渐继承、吸收而来的;戏曲的体制,是继承了宋代以来的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的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唐代以来的舞蹈,宋代以来的傀儡戏、影戏,给戏曲中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极大的影响,使戏曲中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这一切,经过长时期的吸收、继承、革新、创造,互相有机地融合起来,才逐渐地形成了元杂剧这种戏曲表演艺术。后来我国的戏曲,又是在继承元杂剧的基础上派生、革新和发展起来的。

  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前人成果的过程。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中的《国风》,到唐代杜甫、自居易的诗歌,到明清的《水浒传》、《红楼梦》,一直到近现代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人的作品,经过各个时代无数作家诗人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一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优良传统。而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诗歌,到《西游记》、《牡丹亭》,直到毛泽东、郭沫若的一些作品,经过了无数作家、诗人的持续努力,也形成了一条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浩荡长河。

  由此可见,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继承固然是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创新却是艺术发展的关键,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质的飞跃,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每当一种艺术风格或题材、主题乃至创作方法达到高峰状态时,新的艺术潮流就在孕育,这是艺术发展的新陈代谢规律。人类艺术史正是艺术潮流不断更替、艺术风格不断创新的历史。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如果在艺术领域中没有创新,没有发展,而总是陈陈相因,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的创新。继承和创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但在创新中却都意味着对传统中某些旧的、过时的东西的突破和否定。即便是艺术的“民族形式”,也不能固定不变,也要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全盘否定的变化,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既有继承传统又有否定和突破传统而创出新的艺术的过程,当然继承是创新的手段,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要想在艺术上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就需要艺术家有胆有识。既要敢于打破前人的框框,敢于标新立异,同时又要有知识,有眼光,善于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拿来”,烂熟于心,变成自己的营养。凭空创造,无异于“沙上建塔”,根本没有基础,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鲁迅先生在如何对待文艺遗产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有过精辟的见解,这就是有名的“拿来主义”。他精辟地提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对文艺遗产经过一番区别对待和改造制作的工夫,经过批判的吸收成为我们的新文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文中对这一问题讲的更加透彻,他说:“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为了我们今天的群众,对予文艺遗产,我们必须要坚持批判的原则。无批判的继承和只批判不继承,都是错误的态度,都是不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又是对艺术的创新不负责任的。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艺术接受者无疑也是促进艺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他们永远希望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新鲜的审美感受,包括新的内容,新的美学形式。在西方戏剧史上,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创作原则统治了漫长的时期,19世纪开始为浪漫主义打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思潮登上历史舞台,在当时,受到保守者的激烈反对,剧场几乎成为战场。但无论他们怎么反对,观众都接受了浪漫主义带来的激情和自由。作为创作者,不仅要掌握时代的脉搏,还应当倾听接受者的声音,满足他们求新求变的要求。

  继承和创新是相联系的,继承过去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可以帮助人们创新,而其中最值得汲取的正是在过去作品中体现的创新精神。今天的创新成果又会成为明天继承的对象,艺术就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鉴于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考生大多为在职人员,为提升广大成人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助力2017年湖北成教考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湖北成教网特开设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辅导班,通过率高达98%,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参加报名学习。
  中南财大自考推荐编辑推荐:

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报名,免费考前辅导 98%通过率

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真题

2017年湖北成人高考考试辅导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湖北成教网 www.hbcj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hbcjw.com/yishuz/6672.html

湖北成人高考提升便捷服务

湖北成教网考生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版权所有,本网站内容禁止转载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报名地址:湖北省科技创业大厦A座2楼(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东区34号)

鄂公网安备:42011102001592号   鄂ICP备14009716-5号

考生在线咨询

湖北成教网微信公众号 湖北成教网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考试科目

招生问答

网上报名

考 生 群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