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成教网 !主要为湖北成人高考考生提供报考政策解读及报名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www.hbea.edu.cn为准。

湖北成教网logo

网站首页 成教政策 成教简章 成教院校 成教专业 录取分数线 成绩查询 成考视频 成教问答 网上报名
湖北成人高考报名流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条件 报考费用 考试科目 加分政策 准考证打印 现场确认 录取查询 成教分数线 成绩查询 历年真题
快速导航关闭
招生院校
招生专业
报考指南
各地区成人高考信息汇总
真题辅导
专题
湖北成教网 >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 > 高中起点 > 史地 > 2019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辅导及答案(四)

2019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辅导及答案(四)

整编:湖北成教网 日期:2018-10-30 09:57:24 阅读: 交流群+
2019年湖北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地理辅导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编著的《史记》的体裁是
 
A.编年体
 
B.纪事本末体
 
C.纪传体
 
D.典制体
 
【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著名史学著作《史记》体裁的掌握情况。《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作者为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其体裁是以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和记载将相等著名人物事迹的“列传”为主,简称其为“纪传体”。纪传体与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学著作最重要的两种体裁。纪事本末体和典制体也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体裁,但是其地位次于纪传体和编年体。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在教材中,纪事本末体和典制体两种体裁都未出现,可以看做是干扰项,不予选择。对于纪传体和编年体,则要牢记清楚,编年体重要的史书是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
 
2.三国时期实行招抚流民、发展生产的土地制度是
 
A.屯田制
 
B.井田制
 
C.占田制
 
D.均田制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掌握情况。选项中的四种田制最早出现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最晚出现的是南北朝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三国时期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使战乱之中的流民安于耕作,官方采取了直接组织农民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方式的屯田制。选项中的占田制,是西晋实行的土地制度,不在成人教育大纲范围之内,不予选择。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回答本题时,由于井田制出现在先秦时期,不容易选错;占田制教材中没有,也不会选错;关键是不要混淆了均田制和屯田制实行的朝代。
 
3.南北朝时期,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A.梁、宋、陈、齐
 
B.宋、齐、梁、陈
 
C.齐、梁、陈、宋
 
D.陈、宋、齐、梁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南北朝时期南朝建立顺序的掌握情况。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对此问题,要牢牢掌握其顺序是宋、齐、梁、陈。首先记住第一个朝代是刘裕建立的宋朝,为了与五代以后的赵姓皇帝建立的“大宋”王朝相区别,习惯上称南朝时期的宋朝为“刘宋”。南北朝结束时,北方的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宋朝居首、陈朝居尾的选项只有B项,因此,宋、齐、梁、陈是唯一的选择。
 
4.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唐朝宰相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李林甫
 
D.杨炎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唐代著名历史人物和两税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正确回答此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两税法是在唐代后期实施的赋税制度。选项中的魏征是以向唐太宗纳谏而闻名的宰相,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重要谋臣。二人都是唐朝前期的人物,不可能在唐后期建议实行两税法。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人物,在教材中并未出现。因此,只有杨炎是两税法的建议者。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避免本题错选的方法是记清四个人物的生活时代。
 
5.我国古代著名的历书《授时历》的作者是
 
A.郭守敬
 
B.僧一行
 
C.祖冲之
 
D.沈括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科技成就的掌握情况。选项中的四位科学家生活的时代跨度大,最早的是南朝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他的主要成就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推算到了小数点后面7位数;僧一行是唐代的天文学家,他的重要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著作了《梦溪笔谈》,记载了许多科学成果;而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编制了《授时历》,比现行的公历早300多年。
 
6.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是
 
A.哥伦布到达南美洲
 
B.达·伽马进入印度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远洋航海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混合考查的题目,实际上,在考卷明确区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情况下,这道题显然是在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本题实际上是要考生记住中国明朝发生的郑和下西洋是在15世纪初,比西方最早的哥伦布到达美洲(15世纪90年代)还要早半个多世纪。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四个选项中的三个世界史选项,都可以认为是干扰项,应大胆地不予选择。
 
7.以下文学作品中,成书于清代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著名小说成书时间的掌握情况。选项中的四部小说,前三部都产生于明代,只有《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作者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是四部小说中文学水平与思想水平最高的。
 
8.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解析】  此题既是考查考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也可以说是考查考生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考生要做到概念清楚,答题时注意审清题意。
 
9.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临时约法》
 
D.《同盟会章程》
 
【答案】  B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简单的知识判断题,要求考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C、D两选项比较容易排除,A选项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这里,太平天国领袖们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蓝图,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则是太平天国后期由于王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书中还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课题。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此题可用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来完成。
 
10.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的是
 
A.蔡锷
 
B.黎元洪
 
C.冯玉祥
 
D.张作霖
 
【答案】  C
 
【试题解析】  在历史知识复习考试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往往是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蔡锷是护国运动的领袖,黎元洪在武昌起义时被革命士兵逼上都督的宝座,张作霖则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冯玉祥在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贿选总统曹锟,将废帝溥仪驱逐出故宫,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大计。
 
11.标志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是
 
A.中共一大
 
B.北伐战争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答案】D
 
【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涉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以及我们对这些事
 
件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概念分析题,它考查的是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认识能力。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则是国共合作的历史成果之一。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此题容易引起误解的是C选项。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只是确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它并不是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12.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哪一次军事行动之后
 
A.四渡赤水河
 
B.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时间、空间概念的认知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有一个完整的把握。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向贵州前进,红军于是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历史的时间概念很重要,由于时间概念不清而导致的错误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时间概念。
 
13.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斟宪法》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A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9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此题容易造成混淆的是B项。《共同纲领》只是具有1临时宪法的性质。概念要清楚。
 
14.1971年我国发生的外交大事是
 
A.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答案】  C
 
【试题解析】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具体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基辛格访华在1971年,但基辛格是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应注意区分。
 
1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军事独裁
 
D.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所建立的政体性质的理解。题干中的“1689年”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这一特定时代的提示。“政体”指的是政权组成形式。如果考生联想到时代特征并理解“政体”的含义,就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考生有时会从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封建性质出发选择“民主共和”,或是根据英国保留了君主而君主通常实行专制统治就选择“君主专制”。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错误。
 
考生答题时,应当根据题干的提示,首先考虑时代特征:既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那么通常出现在封建时代的“君主专制”显然应该被排除,革命期间克伦威尔当政时出现的“军事独裁”也可以被排除。其次应当考虑到,作为发生较早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像
 
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那样彻底,至少在形式上不那么彻底,所以,“民主共和”也是不可能的。
 
英国革命后虽然保留了君主,但实际上是一种“有限君主制”,也即是说,在其权力受到限制的前提下保留君主的国家元首地位。通过什么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呢?通过议会和法律。所以,主要注意到题干中的“1689年”、“议会”、“法案”这几个字眼,就很容易作出正确的选择。
 
16.下列不属于拿破仑颁布的文件是
 
A.《民法典》
 
B.《商法典》
 
C.《刑法典》
 
D.《人权宣言》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拿破仑法典”主要内容的掌握,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记忆能力。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常见错误是审题不认真,忽视了题干中的“不(属于)”字,因解题错误而造成回答错误。如果对“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有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对该法典对现代司法制度的影响略有理解,答出此题并不困难。其实,回答此题时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排除法:因为《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初期,当时拿破仑尚未当政,《人权宣言》不可能由其颁布,所以正确选项必然是“D”。由于正确选项只能有一个,因此其他三项是否都属于拿破仑颁布,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17.1865年美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独立战争爆发
 
B.独立战争结束
 
C.内战爆发
 
D.内战结束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题干包括了美国历史上两次重要战争的起止年代,主要测试考生的时间记忆能力。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对于历史年代,除了一些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外,只能靠死记硬背,没有捷径可走。考生在复习时必须静下心来,把这些历史年代牢牢记住。
 
18.1903年研制飞机并试飞成功的人是
 
A.爱迪生
 
B.赫兹
 
C.莱特兄弟
 
D.马可尼
 
【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有关近代重大科技发明及其发明人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所列四个选项都是近代著名发明家,其发明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因此他们各自作出的成就都是考生应该牢记的。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在考试中,此题常见的错误是“张冠李戴”,考生会把甲的发明成就当做乙的,把乙的发明成就误以为是丙的。本题要测试的就是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选项中的人物都是发明家,考生在复习时可以把人物和其成就列出对应表,如“甲——成就,乙——成就”,把二者放在一起来记。这样在考试时,不仅可以靠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来答题,还可以靠对图表的形象性记忆来答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1943年,中、美、英三国规定将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开罗宣言》
 
C.《德黑兰宣言》
 
D.《雅尔塔协议》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的国际文件的认知与记忆。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政府首脑与美英两国首脑共同参加的唯一一次重要会议。中国抗
 
日战争对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作用,得到美英两国的认同,他们一致同意要求日本将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因此,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本题中的C、D两项都比较容易被误选。前者与正确项的时间最接近,后者则涉及欧洲的战后安排,其中包括领土归属与边界划分的内容。但是,其一,无论是德黑兰会议还是雅尔塔会议,中国都没有代表参加;其二,这两次会上主要讨论的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军事合作和战后欧洲安排。防范的主要方法是,记住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讨论远东战场局势和安排问题的唯一一次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会议就是开罗会议,其结果记录在《开罗宣言》中。
 
20.1949年,美、英、法、荷、比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订的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欧洲联盟条约》
 
C.《联合国宪章》
 
D.《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情况的认知与记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战后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组织,直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它成立于冷战趋向高潮的时期,本身也是冷战的结果。知道它成立的时间和最初组成,对于理解它的宗旨、主要活动范围和作用不无帮助。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本题中比较容易被误选的是D项,只有此项似乎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签署国方面的信息。B、C两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签订时间和签署国说明,这就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记;而D项相对模糊些,其不确定性也就大一些。防止误选的方法,首先从时间上排除B、C两项;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概念一定要使其明确起来。
 
读图1,完成21~22题。
 
1.png
 
2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②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2.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答案】  21.C  22.D
 
【试题解析】  本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核心知识——公转轨道图。由太阳直射点位置推定节气名称、日期的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23.下列各旅游景观,不属于自然风光的是
 
A.天山天池
 
B.峨眉山
 
C.长江三峡
 
D.苏州园林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对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了解。审题时需注意“不属于”这一条件,以免无谓失分。
 
2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基本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又被称为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影响因素中,科技力量的强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5.我国东北地区能够种植水稻的气候条件是
 
A.终年降水充沛
 
B.雨热同期
 
C.年温差大
 
D.夏季时间长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水稻种植业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尚能种植,原因是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为水稻提供了宝贵的生长期。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本题易错选A项,因东北平原在我国干湿分区中属于湿润区,该区在分析水稻生产时容易被误解为降水多。东北平原属湿润区是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该地区由于纬度偏高,蒸发量小,才形成湿润地区。且其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并非全年多雨。
 
26.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机动车流量
 
B.居民区人口数量
 
C.汽车制造厂的位置
 
D.炼油厂的位置
 
【答案】  A
 
【试题解析】  此为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的试题。根据生活常识,考生应知加油站是为机动车出行提供保障服务的基础设施,其布局状况应与地区机动车流量相匹配。车流量越大,对燃油的需求量自然就越大,所需加油站的数量、密度也应随之加大。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本题较易错选C项,主要是受“汽车”二字的误导,需知加油站的服务对象是行驶的机动车,而非汽车制造厂。
 
27.以下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韩国
 
B.美国
 
C.德国
 
D.南非
 
【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各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其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一般越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发达国家中又以欧洲西部地区人口增速最慢。故答案选C。
 
28.大量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
 
B.土地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海平面上升
 
【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类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森林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地,森林被砍伐将直接造成野生动物失去适生环境,数量锐减甚至灭绝,故答案选C。酸雨主要缘于工业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土地肥力下降缘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开垦、放牧等;海平面上升则是全球变暖的直接后果。三者与森林的砍伐均无直接因果关系。
 
29.属于欧洲内海的是
 
A.黑海、波罗的海
 
B.里海、黑海
 
C.里海、北海
 
D.波罗的海、里海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海的概念及世界著名水域的类型及分布。解题关键在于对里海的判断。里海虽然叫“海”,但实则是世界第一大湖,不属于内海范畴,故B、C、D项均可排除。
 
30.相互碰撞造成2004年印度洋海底地震并引发海啸的两大板块是
 
A.南极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借助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重要时事,主要考查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洋底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震中位置坐落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间的消亡边界上,是一次典型的板块碰撞造成的自然灾害。
 
31.赢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伦敦,夏季气候特点是
 
A.湿热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世界主要城市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本题借助2012年奥运会举办地的话题设问,显现了试题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
 
32.煤炭、铁矿石、石油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是
 
A.埃及
 
B.巴西
 
C.澳大利亚
 
D.俄罗斯
 
【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尤其是三种资源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33.图2中,甲河流是
 
2.png
 
A.亚马孙河
 
B.刚果河
 
C.多瑙河
 
D.尼日尔河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定位的能力。根据图中赤道的标注、大陆东西两岸海岸线的特征不难判断图示地区的位置为非洲中部,余下确定河流名称就属于识记的知识了。
 
34.有中亚石油管线穿越,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是
 
A.蒙古
 
B.哈萨克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D.巴基斯坦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亚五国的名称及我国的陆上邻国这两个基本知识点。首先根据“中亚地区”的条件,排除A、D项,因蒙古属于东亚,巴基斯坦属于南亚。在余下的两个选项中,只有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邻国,所以选择B项。
 
35.分隔我国新疆南疆与北疆的山脉是
 
A.阿尔泰山
 
B.天山
 
C.祁连山
 
D.昆仑山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分布大势。整个新疆可用“三山夹两盆”来形容,以中部横亘的天山山脉为界,可以分成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
 
36.黄河和长江干流都流经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青海、西藏
 
C.四川、甘肃
 
D.青海、甘肃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条大河,它们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均需熟记。解题时,两河分别罗列后不难发现重合的干流流经省区是青海和四川两省。
 
37.图3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山脉依次为
 
3.png
 
A.昆仑山脉、长白山脉、横断山脉、太行山脉
 
B.唐古拉山脉、长白山脉、横断山脉、太行山脉
 
C.昆仑山脉、大兴安岭、横断山脉、太行山脉
 
D.秦岭、长白山脉、横断山脉、太行山脉
 
【答案】  A
 
【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山脉的空间分布,本题图选取了基本图当中的一部分,经纬网、国境线、主要河流等地物标绘齐全,定位并不困难。作为选择题,还可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相关性来缩小选择范围。如分析后可知四个选项中,后两座山脉的名称均一致,故不需再做判断,只要能确定前两座山脉的名称即可。这种方法可有效缩短解题时间并可能提高正确率。
 
38.图4中可能有地下水自流出的钻井是
 
4.png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以及地质构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通过细读图例,根据含水层位置及水流方向可排除①、④两项;而后需牢牢把握题目中“自流”的条件,只有当井口高度低于自由水面高度时,井水才能自流,故只有②井符合题意。
 
39.图5表明世界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规律是
 
5.png
 
A.赤道附近海区盐度低于南北纬60。海区盐度
 
B.北纬600海区盐度高于南纬60。海区盐度
 
C.从赤道附近海区向两侧递减
 
D.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其两侧递减
 
【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世界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的理解,实际只需考生掌握基本直角坐标系图的读法,便不难从图中解读出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的规律,解题不需死记硬背。
 
40.图6①、②、③、④各地貌景观中,主要由风蚀作用塑造而成的是
 
6.png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景观示意图的判读能力,几幅图都出现在教材中。①~④依次显示的是风蚀作用下的蘑菇石、冰蚀作用下的U形谷、流水沉积作用下的河口三角洲和流水侵蚀作用下的河流谷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0分。
 
4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列举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答案要点】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了大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立场和不同角度出发,发表看法并互相争论。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1)儒家,孟子。认识到“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2)道家,庄子。鄙视富贵名利,痛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主张自然无为。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约;选举贤能。
 
(4)法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依法治国。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与主张的知识记忆与分析能力。回答本题要从两点出发:一是背景分析,即产生“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二是所谓“百家争鸣”的内容,包括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动,旧的事物逐渐被淘汰,新的社会现象和制度不断冲击旧的传统。面对现实社会波澜起伏的状况,为了建立或维护社会秩序,不同的人物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办法,于是出现了各种观点鲜明、立场不同的流派。他们之间互相争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实际上,这些不同的社会意识,正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
 
在回答“百家争鸣”的内容时,要答出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最主要的观点。如回答儒家的代表人物,至少要回答孟子“民为贵”、“君为轻”和实行“仁政”的积极主张;回答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观点,至少要答出他主张公平和自然无为的思想;回答墨家墨子的主张,要举出他的“兼爱、非攻”以及提倡节约、选举贤能的进步思想;对于法家的代表韩非予,必须揭示他提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依法治国的理论。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回答本题“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和主张时,切不可把春秋时期孔子、老子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也一同混答,注意题目第二问要求列举的是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2.简要述评抗日战争期间的平型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
 
【答案要点】
 
(1)1937年,日军进攻山西平型关;
 
(2)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胜利;
 
(3)这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4)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
 
(5)中日双方军队在台儿庄激战,日军溃败;
 
(6)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以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类似的考题不常见,回答问题时可以简单地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加以综合叙述。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常见的错误是考生对相近的历史事件或考题中涉及的不同历史事件不作简单的分析比较,因此,答题时没有相互照应,也就容易漏掉得分点。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没有进行分析、综合,造成回答内容很多,而得分却很少。可以说:没有适当的分析、综合,就不可能紧扣考题,接近答案要点。
 
43.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要点】
 
(1)电力和石油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灯的发明。
 
(2)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汽车、飞机的发明。
 
(3)通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的发明。
 
【试题解析】  本题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记忆能力。考查理解能力是指:考生只有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可能由此引起对有关新发明、新创造的联想;考查归纳能力是指:题目问的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需要考生对众多的创造发明进行正确的分类;考查记忆能力是指:考生需要记住各项创造发明的内容。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考生容易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混淆,错误地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罗列上去。为避免这种错误发生,考生应该分清并记住:大体说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多与“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发明与应用”有关,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则与“电气化”、“内燃机”、“化学”有关。
 
44.图7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和洋流模式图。读图7完成下列要求。
 
7.png
 
(1)填写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气压带C____、E____、G____;
 
风带B____、F____。
 
(2)图中洋流②、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洋流⑤属于____(寒、暖)流。
 
【答案要点】
 
(1)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东北信风带    (2)西风漂流  赤道逆流    暖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及受其影响形成的洋流模式。大气和水的运动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考生必须熟记七压六风带、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和位置,并明确盛行风是促使大洋表层海水运动起来的主要动因。最后,对洋流性质的判断不需死记,只需知道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属于暖流,反之为寒流即可。
 
45.图8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8和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合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商业区的土地价格最高,住宅区次之,工业区最低;
 
b.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企业可布置在城区;
 
c.用地规模大、有潜在轻度污染的企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d.有潜在重度污染的企业应布置在远郊区,并处于盛行风向的下方。
 
(1)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原则,用直线分别将图8中代表不同区域的字母与相应的功能
 
区连接起来。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8.png
 
(2)根据工业布局的原则,用直线分别将图中代表不同地点的序号与自来水厂、重型机械厂、食品厂和污水处理厂连接起来。
 
①    自来水厂
 
②    重型机械厂
 
③    污水处理厂
 
④    食品厂
 
(3)A、B、C三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区。
 
【答案要点】  (1)
 
1.png
 
(2)2.png
 
(3)B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临场应变能力的试题,要求能够在有限时间内,阅读领会材料给出的“城市规划四大原则”,对所有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作出判断。
 
第(1)、(3)小题涉及地价问题,考生应当了解,城市地价的高低,主要与距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等因素相关,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沿线和道路交叉口附近地价最高如B区,郊外的A区则地价最低。
 
第(2)小题考查的是城市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则。不同工业企业对环境的需求及对环境的影响都有所不同。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应分别建在流经城市的河流上游及下游河边;食品厂为市场指向型企业且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低,故可建在市内;重型机械厂的原料、产品运量大,对环境造成污染较严重,根据题目所给大气环流形势,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46.将图9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46.png
 
A____(国家)
 
B____河
 
C____(气候类型)
 
D____海
 
E____山
 
【答案要点】
 
巴基斯坦     恒    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    喜马拉雅
 
【试题解析】  本题直接考查南亚地区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考生复习时应争取做到“心中有图”。
 
47.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47.png
 
(1)图10中A、B、C、D代表的地理区分别是:
 
A____地区、B____地区、C____地区、D____地区。其中____地区和____地区位于季风区。
 
(2)从地形、气候方面看,A区与B区的主要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气候、土地利用方面看,C区与D区的主要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
 
(1)西北  青藏  北方  南方
 
北方(或C)  南方(或D)
 
(2)青藏地区为高原地形,气候寒冷;
 
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盆地、山地、高原,气候干旱。
 
(3)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旱地多;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水田多。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专题。主要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自然环境差异、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及各自特征等多个知识点。作为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题涉及知识点虽不少,但难度不大。
 
【常见错误分析与防范】  答(2)、(3)题时,应注意审题,题目主要要求比较两区的“差异”,不要错答成共性。最后还应注意答题语言的条理性,避免毫无头绪,逻辑混乱造成无谓失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湖北成教网 www.hbcjw.com
本文地址:https://www.hbcjw.com/shidig/7798.html

湖北成人高考提升便捷服务

湖北成教网考生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版权所有,本网站内容禁止转载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报名地址:湖北省科技创业大厦A座2楼(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东区34号)

鄂公网安备:42011102001592号   鄂ICP备14009716-5号

考生在线咨询

湖北成教网微信公众号 湖北成教网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考试科目

招生问答

网上报名

考 生 群

公众号